AG九游会都市快报是怎样颠覆传统新闻的“每条见报稿都是和记者反复谈过的。”一个中心上午只有一个首席编辑上班(实行的是首席编辑负责制,无部主任),将大量编辑力量囤积在晚班,对已了然于胸的稿件进行加工,而所有的编委们,也常规上晚班。
例3:赎衣服(法庭笔记中的一篇,标题如此):一个农民工去年底要回老家时,还500元房租,两包衣服被房东扣下了,让他筹到钱再来赎回去。当晚回到租住处发现门锁被换了,踢门进去找不到衣服,便扯下窗帘点燃了。这条稿子,也是从这个农民工的角度去述事的。为什么会这样写?作者殷志艳给了我4个理由:1、你看了是不是很同情这个民工?2、事情本身不大,法理上没有什么好说的;3、从房东角度也没有什么好说的;4、常规写法事不大没有意思。本地新闻中心的主任刑志军是这么解释的:民工为什么要放火烧房?问了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两包衣服对民工来说是大事。
2005年2月,都市快报开设了“快报文明大学堂”栏目,开设这个栏目的目的是为杭州争取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可以说带有宣传意味。为了不让栏目变成板起脸孔教训人的样子,快报要求每期话题既要紧扣宣传文明的大主题,又要将它落实到老百姓身边,于是有了诸如这样的话题:“搬进新居,如何结识新邻居?”、“楼上晒衣滴水,怎样不弄湿楼下邻居晒的棉被?”仅这个邻里线多个读者来电。这个宣传文明的栏目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在别人家做客的8项注意”、“老司机为新手上路支上几招”、“杭州市民首份养宠物民间自律规范”等等都来自读者,也许不算权威和全面,但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1、不强调新闻五要素在导语中体现;快报要写的东西,就是一个“平”字: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述。都市快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稿件里尽量不用“据了解”、“据悉”、“据透露”、“据介绍”,而全部改为***说,因为他们觉得老百姓说话,不会说“据了解”这些,老百姓不是这么说话的。
已经没有人喜欢被人板着面孔说教了。把你所知道的东西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来,把姿态放到最低,“你永远不比读者更聪明”,这句话在快报的记者心中已经扎了根,因而能把稿件当做是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写给朋友的一纸倾诉,生活中总有那么多共通的智慧和快乐需要和读者分享,所以,快报每天都在向读者讲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并且让读者从好题材,或者是好文字,再或者是好的处理手法中获得阅读的快感。
乱拳打死老师傅。自由式的文风,自由式的标题,自由式的版式,不按常理出牌的都市快报成了老大。8年前创刊初期,都市快报被喻为异类,违背新闻理论,现在,这些争论已不复存在,都市快报已自成一体。
“给你一份好看的报纸”,这是都市快报创刊就提出来的口号,都市快报的稿子,读起来总是很轻松,没有沉重感和说教感,仿佛西湖春风拂面,一阵清新。这种差异,初期曾备受争议,但也有人称其为“是对传统新闻的颠覆”,凭着这种差异,都市快报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官场,发行量达到85万份,比同城的钱江晚报高出20多万份,广告收入则达到了5.8亿元。快报的风格,这种差异到底“差”在哪里?或者说,都市快报的稿子好看在哪里?都市快报是如何对传统新闻进行颠覆的?
例2:酒后驾车连撞3人:丈夫酒后驾车撞死一人后逃逸,又连撞伤两人,妻子赶到现场反复向承认车是她开的。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很恶劣的事,而且也有两个:撞死人逃逸再撞伤两人,妻子顶罪,完全符合“猛料”的要求。
都市快报没有这样做,“他们不是坏人啊!谁愿意出车祸呢?”都市快报讲述的是一个从妻子出发的故事:出事前她做了什么,出事时她做了什么,出事后她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要顶罪。这条稿子也做了提醒,但不是不要酒后驾车之类的,提醒就在标题里:
但是,我们在都市快报上很少看到会议消息,也很少看到要给领导排座位、讲300字市长讲200字的稿件。是杭州日报为都市快报遮风避雨了吗?都市快报跟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怎么维护?我们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好多通讯员也有任务,处理方法是放到新闻超市里去。那有领导名字时放到新闻超市里如何摆平?答曰:不出现名字,领导最看重的应该工作,而不是个人。这个说法好像有点牵强,但都市快报就是这样做的。
后期加工事例:去年国庆节一读者来电:吴山广场今天下午有个瓷器周开始,江西的瓷商每天都会表演瓷器音乐,很有意思的。
记者出发前的后方分析:新闻价值不大,也就是告诉老百姓去看看这点服务性,谁家也不缺瓷器。餐具角度:杭州餐饮业较发达,竞争厉害,摆什么餐具都有讲究,餐具更新快,因为老板要从餐具上找噱头,但款式跟不上江西,老板都直接到江西进货,这样可以领先一到两个月,可以看一下瓷器的款式,从餐具角度做稿。边条也可处理,但也是条稿子,加之国庆期间稿件本来不多,同意采访。
1、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户外广告、宣传单等,都是在做传播,老百姓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信息传播的载体总有一天会变的,比尔·盖茨去年就曾放言:5年内网络将取代电视AG九游会。并不是说老百姓就不看电视了,而是更多的通过网络来完成了。但是,只有夕阳的产业,没有夕阳的产品。都市快报因此也在求变求新,并开通了QQ聊,让报纸和新的传播方式联系起来,QQ聊始于2003年4月20日杭州确诊三例非典病人的第二天,通过QQ,快报记者与被隔离的“在水一方”一直保持着联系,直到解禁的那一天,2006年2月27日,快报每天正式开设《网上热线聊》版面,正式开版则是源于一张读者寄来的旅游照片:照片上XX到此一游的留言,竟全部是本人QQ多少,加我。
“只要生动、好看、有趣,怎么写都可以”。都市快报的新闻可以写成小说,可以写成镜头,可以写成小品,也可以写成诗,还可以写成剧本和提示。对稿件的修改,老总们细致到了“一名”还是“一个”这样介词的使用上。
例:2005年10月15日,杭州市有一个烟花大会。当天的都市在头版以通栏位置刊出这样一则让人惊奇的提示:
(副)今天的快报全家人看好了,还可在看烟花时放东西的时候摊摊,坐下来的时候垫垫。记住噢,走的时候一定要用快报顺手将果壳杂物包走扔进垃圾点,大家都要做个文明看烟花的好市民。
在都市快报,从总编辑杨星到每个编委,每天都是上晚班的,杨星说:“我首先是个编辑,然后才是总编辑。”都市快报的每个版,每天都是杨星最后签样的。都市快报实行的是首席编辑负责制(行主任职责),每个中心上午只有一个主任上班,其他后期人员全部下午两点半开始上晚班,上班后就开始和记者“谈稿”,本地新闻中心分管副总任州是这样解释谈稿的:“每条见报稿,都是和记者反复谈过的,稿子从什么角度写,怎么写,编辑都会给出意见。”(关于管理体制常乐会有闸述)
2、人本:人都是平等的,站在读者的角度,有时甚至是仰视读者。稿件基本从当事人角度展开。如果说江西瓷商一稿的角度我们光看事实一时会想不到,那么,人本这个原则,正好可以解释这个标题的出笼,从这个角度出发,想到这个老板真聪明,先卖新闻再卖碗就容易多了。
例1:发廊妹的理想(标题)一稿。一个外地姑娘在杭州市一家发廊打工,认识了一个公司的出纳员,并且关系非同一般,发廊妹一直想自己开家店当老板,正好发廊的街对面有一家门面要转让,发廊妹就想盘下来,但自己又没有钱,于是问出纳员要钱,出纳员从公司的账上给了发廊妹6万元,店子盘下来后不久,公司发现了出纳员的事情,东窗事发。稿件没有批评发廊妹,“发廊妹也是人,只不过是个小人物,但也有她的理想,没有必要批评”,也没有从出纳员因为爱上发廊妹而挪用公司钱财这个角度出发,而是从发廊妹这个当事人角度从发,写她有理想,是怎么去实现这个理想的AG九游会。
记者采访回来反馈的情况:杭州包括新华社在内的所有新闻单位都去了,有20多家。音乐会上有一套仿编钟,做这套编钟时,因为瓷器的音很难敲准,所以每一个编钟都是从很多个烧制好的编钟里选出来的。这套编钟代表江西去了10多个国家表演过。
后方分析:你会去听吗?帕瓦罗蒂来了你都不一定会去;做服务性也没有多大意思,而且其他媒体也会这样做。不可能新闻价值大到让这么多新闻单位去报道,应有原因,一问记者,原来媒体都是江西瓷老板打电话叫去的,他向所有的媒体都报了料。这个老板有创意,创意在各行各业都是要提倡的,这个稿子是因这个老板而起,新闻点就在这个老板身上AG九游会。
快报的新闻是如何构架的?从改造写作方法开始,都市快报的编委会鼓励记者突破旧有的框框,摒弃“八股”写作方式,“只要生动、好看、有趣,怎么写都可以”,可以写成小说:在充满冷气的房间里,一个男人静静地修着自己的指甲,用刀。那是一把精致无比的小刀。刀柄两寸,刀锋三寸,寒冷沁骨。握刀的那只手,干净而修长,干燥而稳定,一如古龙笔下最适合用飞刀的那种。他出道26年,脚下横陈过1000多具尸体,其中数百冤魂,因他而正名。他叫林文录,浙江七大名探之一,惟独他的武器,是刀。可以写成镜头,可以写成小品,也可以写成诗,还可以写成剧本和提示。总编辑杨星说,改变一个人的写作习惯甚至思维定势是很困难的,一开始很辛苦,编委们有时甚至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修改,细致到如“一名”还是“一个”这样介词的使用上,任州则说:“我们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逗号上。”
这条稿子也没有从新闻的第一落点着手,都市快报很多稿子都不是从第一落点着手的,对时效性的好像也不是那么严格。
在都市快报上,现在也很少看到恶性的负面报道或者批评报道,都市快报的说法是现在“从良”了,原来是光脚的,现在穿鞋了,而且还是高档皮鞋,当然和创刊初期不一样了,和许多浙商的认识一样,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合法经营了,而且也讲社会责任了。都市快报对猛料报还是不报,有这样两个评估原则:一是社会效益原则,做这条新闻到底能带给社会什么东西?一个抢劫案没破时就报,只能增加老百姓的恐慌,少了这条稿子又不会怎么样。二是风险评估原则,有没有风险?如果收益大于风险,值得冒险就肯定会上,但如果一条稿会得罪很多人,就没必要了。
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不可避免的会有宣传任务,都市快报也一样,如何把任务和快报自身的“愉快阅读”理念结合起来,真正让宣传内容深入人心呢?
曾担过时政部主任的姜贤正,现在分管着国内国际中心。“领导的讲话是对官员和部门说的,是原则性的,他不是传媒专家,但他也想宣传好,拿回来将讲话照搬:强调,指出,再次强调,是不负责任的搞法,领导也不一定会满意。西博会时,市委宣传部也有宣传任务,怎么做才能贴近市民,又执行好任务?请十个城市的记者到杭州市的居民家中做客,之前先发每个记者的杭州印象,征集接受记者的家庭,结果报名的人很多,之后再发每个记者的杭州印象,既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又让市民参与进来,觉得西博会和自己有关,更爱城市了。这,就是时政报道。”这种操作手法,对我们也很有借鉴意义,比如,中博会时就可以这么搞,至少可以把参加中博会那些省的最牛的媒体的记者给请来。
其他媒体可能会有的传统:记者决定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后期基本只是来料加工;好一点的记者就升官了,一线永远是新手。“这两个问题在我们这里已不是问题。”都市快报编委姜贤正道出了快报的解决之道:强调后期,薪酬改革,好记者可以拿到和编委一样的工资。
其实这样的操作手法,也是在做与读者的互动,想尽办法把读者拉进来,并借机造势,做出服务,市场官场都不丢。从四年前的民间奥运会,到去年夏天的民间世界杯(现在已和省体育局签了合约,每四年举办一次),再到正在热办中的奥运舵手选拔,一个个普通的读者登上版面,在快报,读者就是主角,享受到的是和姚明、舒马赫同等篇幅的报道待遇,快报会把读者的反应做成新闻头条。
有关专家和领导事后以《小点子大文章》为题这样评述这则提示:这是都市快报编辑部的一个小点子,却做活了教育、引导市民提高文明素质这篇大文章。这个提醒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它的好处起码有四:一是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二是善意地提醒人们注意举止文明,三是塑造了媒体自身的良好形象,四是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