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九游会今日报纸头条|烟台:重塑产业优势乡村振兴走在前

  新闻资讯     |      2024-02-18 02:14

  AG九游会今日报纸头条|烟台:重塑产业优势乡村振兴走在前“烟台苹果莱阳梨、葡萄美酒白羽鸡”,是形容烟台市特色产业的一句顺口溜。多年来,不管是以苹果等为代表的果品产业,以白羽肉鸡为代表的畜禽产业,还是葡萄酒等食品加工产业,烟台市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甚至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近年来,烟台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聚焦聚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2022年2月召开的烟台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实施“1+6”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做强烟台苹果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白羽肉鸡、海参、花生与食用油等6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6月21日,在烟台莱州登海种业百亩攻关田里,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实打测产,“登海206”小麦新品种连片实收10.53亩,平均亩产896.62公斤,刷新了山东小麦单产历史纪录。“登海206”是登海种业最新育成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今年6月21日,“登海206”小麦新品种实打验收,平均亩产896.62公斤,刷新了山东小麦单产历史纪录。

  同样是今年夏收,由烟台农科院选育的“烟农1212”,在安徽省涡阳县进行实打验收,创造了亩产927.02公斤的小麦高产新纪录,成为今年全国首个实打亩产超过900公斤的小麦新品种。

  “烟农1212”先后通过山东省、河北省、国家黄淮北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是烟台市农科院第一个通过“双国审”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16年和2019年,两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刷新全国冬小麦旱地单产最高纪录,多次刷新山东、山西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近年来,山东全省上下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烟台北濒渤海和黄海,地形为低山丘陵,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苹果、葡萄等果品。与此同时,烟台在粮食高产攻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AG九游会,同样可圈可点。

  近年来,烟台市致力于小麦高产攻关研究,重点加强了小麦亩产850公斤的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一套以“一深二增三防四改”为核心的完备的高产技术体系。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开展亩产850公斤攻关,示范推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标准化技术模式,重点在提升耕地质量、病虫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等方面求突破,着力做好良种良法配套,持续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丰收高产离不开良种。当地强化和育种单位合作,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利用“烟农999”“烟农1212”等品种,取得多次高产纪录。“烟农1212”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在烟台市达到50万亩。

  今年,烟台继续优化小麦、玉米核心产区产业生产布局,推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3月份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行动,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保丰收。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撂荒耕地整治改造、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政策项目,确保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

  2021年,烟台市粮食面积产量分别达到454万亩、183万吨,同比增加17万亩、9万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眼下,正是红富士苹果采摘上市季,“这些4年前栽的苹果树,从去年开始进入丰产期,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今年比例还会高。”栖霞市松山街道汉桥村党支部刘守欣说AG九游会

  汉桥村是个传统苹果种植村,原来村民种的都是乔化树,树势高大,果园郁闭,不仅大型机械进不去,就是农户日常管理也很困难。加上树势老化,苹果产量和品质也都在下降。2018年春天,由汉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栖霞苏农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土地,用其中350亩建了高标准现代化苹果园。

  “种植时选育的脱毒矮化砧苗木,采用的是宽行密植,株距1.2米,行距3.8米。由于行距较大,打药、除草、施肥时,大型机型都能直接开进果园里,大大节省了人工。”刘守欣说,“现在果树行距大,通风透光条件也好,苹果不仅个头大、上色快,病害还少。”

  目前,烟台全市苹果种植面积255万亩,产量574万吨,占全省60%。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50.34亿元,连续13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为进一步巩固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烟台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通过示范园区带动、工商资本推动、合作社联动,掀起了新一轮苹果产业。

  2021年,烟台市采用伐老建新、高接换头、改良土壤和间伐等方式,改造老龄苹果园46.05万亩,建设提升示范果园137处、3.2万亩。2020年至2022年,烟台市累计改造老龄果园132万亩,幼果期、盛果期、中年期果园结构比接近1:1:1,苹果树龄结构更趋合理。

  目前,烟台苹果产业“树老、品种老”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土地散、种植散”等现状正逐步改善,呈现出生产能力提升、树龄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亩均收益提升、品种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等新特点。

  2020年,烟台苹果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眼下,烟台市正在全力打造烟台苹果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苹果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产业振兴过程中,烟台市强化科技赋能,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烟台市在2020年7月挂牌成立了苹果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新型研发机构,也是全省唯一的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

  莱阳市照旺庄镇是莱阳梨的核心产区,很多三四百年的老梨树依然枝繁叶茂,单株产量达到上千斤。2019年,当地1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成立了梨乡梨源联合社,并注册了品牌。为了保护这些老梨树,提升梨品质,2020年起,联合社开始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新技术。这项技术既节约了水肥用量,又明显提高了莱阳梨的口感。据了解,今年梨的糖度比往年能提高2个百分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烟台市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等优势农业品种,组建了10个全链条育种攻关联合团队,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力度。

  截至目前,烟台市通过国审和省审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137个,成功培育并推广了“登海618”“登海206”“烟农1212”等一批突破性的高产优质品种,2次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4次突破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烟台市苹果品种登记数量达到68个,占全国总数的38%,烟富、烟嘎系列品种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苹果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就是芯片中的芯片,有了种源,产业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言进坦陈,在加快肉鸡创新发展、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方面,烟台市已形成了“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相配套的肉鸡繁育体系,形成了从原种鸡研发培育到鸡肉生熟制品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烟台全市存养曾祖代肉种鸡1万套、祖代肉种鸡40万套,分别占全国的100%和25%,益生股份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祖代、父母代肉种鸡养殖企业。2021年,该企业自主研发的“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填补了国内育种的空白,为有效破解白羽肉鸡种源“卡脖子”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烟台市通过扎实做好“三产”融合,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莱阳梨是驰名中外的果品,而在梨之外,莱阳当地还培育起绿色粮油、优质果品、出口蔬菜、高效畜牧等多个农业主导产业。

  2021年,莱阳市粮食种植面积约107万亩,果园面积约为36.8万亩,蔬菜面积约为33万亩。全市年生猪存栏58万头、出栏87万头,肉鸡出栏7500万只,奶牛存栏1.95万头,蛋鸡存栏13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31.3万吨。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依托雄厚的农业基础,莱阳市先后培育出了龙大、鲁花、春雪、天府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涌现出“龙大”肉食、“鲁花”花生油、“春雪”鸡肉、“一枝笔”梨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产品,农产品加工出口量多年在全国县级市中稳居前列。近年来,当地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食用油、调理食品、肉食品、调味品、果汁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的转变,形成了各类产品搭配合理的产品体系。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果蔬加工、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等多业态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农产品年加工能力193万吨。

  蓬莱区依托独特的海洋气候和海岸环境,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真正将“小葡萄”酿成“大产业”。当地现有葡萄酒特色小镇1个,葡萄酒生产企业62家,建成和在建的酒庄33个AG九游会,年生产能力14万千升,成为国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牟平区的安德利集团,先后在山东、陕西、江苏、辽宁、山西、四川等省建有8个浓缩果汁加工厂,拥有16条世界先进的浓缩果汁生产线年起,企业利用专利技术,从榨汁后的果渣中提取果胶,成为国内首家果胶生产企业。提取果胶后的果渣,还能作为生物质燃料,用来燃烧发电。目前,安德利集团年加工苹果100万吨,打造出国内最长的“苹果栽培——果汁加工——果胶生产应用——生物燃料——供电发热——建筑材料”苹果产业链。安德利也成为国内第一家饮料类“A+H”股上市公司,亚洲最大、世界第四大果胶公司。

  烟台作为国内农业领域改革开放早、农业产业化起步发展早的地区之一,在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品牌化等方面优势突出,是全国重要的果蔬加工出口基地和中国北方著名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企业139家,其中过百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5家;拥有张裕、鲁花、龙大、安德利等一批果蔬食品龙头企业,其中鲁花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龙大食品集团是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生产出口基地,安德利公司浓缩果汁年加工量位居世界前列,果胶加工量为国内第一,果胶生产和香精提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农业企业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全市形成粮油、果品、蔬菜、水产、畜牧、葡萄酒、龙口粉丝等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成立于2001年的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饲料加工、父母代肉种鸡养殖、商品鸡孵化养殖、屠宰加工、调理食品和预制菜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年出栏商品肉鸡1.9亿只,年加工“仙坛”牌冷冻分割和冰鲜系列鸡肉产品47万吨、调理食品和预制菜品2万吨,是肯德基、双汇、华莱士、中粮、大成、春雪、金锣、惠发、龙大、喜旺等快餐业及食品加工企业的优质鸡肉供应商,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农产品加工企业云集的莱阳市,今年以来围绕“稳定供应链,优化加工链,提升价值链”的总体思路,打造“1+2+5+N”绿色食品产业体系:“1”是以预制菜产业为突破口,“2”是以食品工业园和国际绿色食品城为载体,“5”是巩固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5条重点产业链优势,“N”是培育特色海产品、高端乳制品、功能性食品、面食制品等多条新兴产业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品质最优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链接国内大市场与国际大循环的贸易集散地、高品质食品“莱阳标准”的输出地,进一步擦亮“中国梨乡”“中国预制菜之乡”城市名片,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城。

  近年来,烟台市立足食品产业链培育工作,重点打造果蔬、粮油、白羽肉鸡、生猪、龙口粉丝、宠物食品、预制菜等7个农业全产业链。明确了龙大、鲁花、喜旺等10个链主企业、26个重点培育企业,遴选食品产业链上市储备企业10家,龙头企业涉及协会或联盟20余个。针对全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瞄准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编制招商地图、产业资源库等“一图五库”,梳理了产业资源72个、客商信息74个、企业信息47个、项目资源63个。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进中宠食品产业园、莱阳市国际绿色食品城、莱阳市食品工业园、招远粉丝产业园、中国(烟台)国际食品谷等项目建设。

  在山岭薄地,发展常规的种植业,往往效益较低。龙口市黄山馆镇在荒山薄地上建起了以畜牧业为主导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格润富德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润富德公司”)成立于2016年,依托黄山馆镇的资源禀赋和有利条件,着手打造集种植、养殖、深加工、休闲农业、互联网交易平台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项目。据了解,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项目计划建设存栏1.5万头的万头牧场,现已建设高标准牛舍14座,饲养智利西门塔尔牛4500多头,泌乳奶牛1500多头,每天原乳产量30多吨。

  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项目养殖的牛全部是西门塔尔牛。由于这种牛泌乳量较常见的黑白花奶牛低,国内奶牛场大多不养殖这个品种。

  “虽然泌乳量低一些,但西门塔尔牛却可以乳肉两用,更重要的是乳蛋白率和乳脂率远高于其他品种,是一种高端牛奶。”养殖技术负责人说。

  企业还在当地流转了3100亩土地,用来种植苜蓿、小麦、青贮玉米等农作物。牛粪用来发酵沼液,全部用于农业种植。目前,田园综合体内的乳品加车间及天鹅湖、鸟语花香大道等观光景点、农牧科普馆等,正在规划建设中。

  在“中国苹果之都”栖霞市,苹果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同样有声有色。目前,栖霞全市果品商品化处理流水线多万吨。果品深加工企业21家,年加工能力40万吨以上,年加工产值26亿元。当地通过推进“苹果+旅游”融合发展,借助苹果生态农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丰富苹果主题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培育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已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示范点、精品采摘园、开心农场、星级农家乐60余处。

  烟台市蓬莱区130多年的老苹果树,是目前国内树龄最老的苹果,也是烟台苹果历史文化的“活标本”。

  莱阳市自2015年通过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探索出“股份合作、保本分红”“稳定订单”等模式,积极倡导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农户、企业和市场连接成为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信息互通的经济体,使农民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近年来,莱阳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参与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带动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近百亿元。

  眼下,烟台市通过不断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提升乡村产业水平,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